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拿到了上周在發布會上勾起我興趣的INZONE Buds,也就是所謂的“索尼游戲豆”。它看起來像是“降噪豆”的表親,實則不然,兩者定位迥異。坦白講,至少在近一段時間內,這款產品給我留下了比其他產品更深的印象。因為一直以來“入耳式耳機”和“電競”似乎是不搭邊的兩種屬性,若分開來看,各自都有優秀產品和代表產品;但將它們結合起來,似乎又成了一片充滿想象空間的未知領域。當然,新大陸永遠不乏開拓者,當這個領域需要有人來主持、或者說準備突破的時候,索尼看起來是一個合格的選手。
作為一次正兒八經的開箱評測,在介紹實際使用體驗之前,這里先簡單提幾句外觀。畢竟入耳式耳機是標準的貼膚產品,它的外觀和由此而來的佩戴體驗也是衡量產品質量的重要一環。
如圖所示,打開充電盒之后,“游戲豆”呈現在我眼前。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保持了WF1000X系列的設計風格,但仔細把玩之后又發現很不一樣,造型小巧,扁平似的耳掛看似厚重,實則輕盈。它的單耳單機重量為6.5g,上耳之后沒有沉重或負擔的感覺??紤]到它的電競屬性,這一點也堪稱是其最醒目的標簽之一(后面介紹使用體驗時還會重點提及)。
同樣考慮到電競屬性,長時間佩戴的舒適感是一個重要命題。經我個人數天總計30余小時的使用后,這一點也基本排除了疑慮。而為了避免主觀偏見,我還特意找了幾位同事進行測試,看起來大家也都取得了一致意見:它的長時間佩戴并不是問題。更有甚者,在需要時刻保持專注的電競場景下,這種相對的舒適感——或者說擺脫了頭部牽制的感覺或許還是它的獨特優勢。
操作方面,INZONE Buds保持了入耳式耳機的便利。默認情況下有兩種操作方式:單點或長按。右耳對應音量加減,左耳對應切換降噪模式及開閉麥。操作的方式和具體功能在INZONE Hub里也可以自行調試,總之并不麻煩。
值得一提的是,游戲豆也提供了黑色款可選,也就是Fnatic戰隊代言廣告里的那一款。不過于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熊貓色,就像M9、H9和PS5一樣,它們的統一配色已經成為了我電競套裝的標志性風格。
當然,與實際性能相比,我們不必過度關注一款無線耳機在外觀方面的細節?!坝螒蚨埂备侨绱?。它小巧的造型容易讓人忽略電競這一硬核屬性,畢竟在這個領域中,我們見到的產品幾乎都是強壯的頭戴式耳機。與它們相比,INZONE Buds的競爭力又在哪里呢?
我覺得這里有三個關鍵詞和一個前提:前者分別是空間音效、續航和超低延遲,后者則是連接方式。
提到空間音效,這幾乎是電競耳機最標準的賣點,“游戲豆”也不例外。不過坦白講,當我看到它是入耳式耳機這樣一個形態的時候,會有一些擔憂。畢竟你一定會把它和傳統的頭戴式耳機做對比,也因此讓人擔心它的實際效果。但有一說一,實測驗證的感受是超出我預料的。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是一款主打PC平臺的電競耳機,因此在PC平臺上獲得了最好的支持效果。其技術標準上最獨特也最值得稱道的360游戲空間音效也在PC平臺的游戲上得到很好的詮釋。
我很意外在佩戴INZONE Buds游玩《CS GO(CS2)》時,這款小巧的入耳式耳機竟然也能讓我聽到耳根刺癢的腳步聲,這種細膩的效果與我手頭的幾款全包式電競耳機無異。當然,我并不是在說全部場景中“游戲豆”都可以和頂尖的全包式耳機媲美,而是它的形態與實際效果展示出的反差感讓我感到意外。
從硬件上看,INZONE Buds采用了與WF-1000XM5相同的8.4mm驅動單元X,這是其傳達清晰音質的保障。但相比于硬件的支持,于電競場景而言,其更多依賴于索尼的軟件技術實力。索尼在這款產品上采用了最新的空間音頻算法,因而一定程度上打開了入耳式這種形態的局限:在將音頻輸出為虛擬7.1聲道的同時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方位感和立體感。如上所述,在最需要這種效果加持的FPS競技游戲中,INZONE Buds在槍聲和腳步聲的反饋上是相當準確的,且由遠及近的層次感也較為分明,再配合軟件層面(后面會提到)賦予的聲調與聲場個性化功能,這一點可稱是其電競血統的最好證明。
除去PC,INZONE Buds自然也是PS5的絕佳搭檔。在2.4 GHz接收器的支持下,它在PS5上支持即插即用,同時它也支持PS5的3D聲效功能和對應的動態UI。雖然PS5本身不存在太過于明確的電競場景,但你也大可以依靠“游戲豆”來獲取3A大作的代入感。比如新一代刺客信條里那些標志性的街景,那種擦肩而過的喧鬧感和窸窸窣窣的耳語在INZONE Buds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還原。
技術的進步也賦予了INZONE Buds相對優秀的語音通話效果。我認為在這一方面,它應該是基于WF1000X系列做了一些優化,至少在對話(人聲)方面給了我更加清晰的印象。索尼本身在優化音質的算法方面有深厚積累,降噪及過濾環境雜音的技術已經很成熟,相信這也是這款產品之所以能帶來清晰語音效果的基礎。
不能忽視的是,“游戲豆”同樣提供了主動降噪功能。但它的降噪效果可能并不完全如你所想。以我的實測感受:它不是那種近似于靜音的強效降噪方案,而是有限過濾高頻中的雜音,比如紙張和塑料的刺啦聲或部分人聲,從而在聽覺效果與佩戴舒適感之間尋找平衡。這是一個很難去辨別對錯的做法,以部分全包式耳機為例,靜音式降噪在提供最好的降噪效果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憋悶感,對很多人來說不是一種可以接受的體驗,而相比之下,有限過濾或許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作為INZONE家族的一員,“游戲豆”也支持PC端的INZONE Hub調教軟件。你可以在這里設置音效模式、均衡器、雙耳操作方式以及一些便捷的附加功能??臻g音效也需要在這里單獨開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INZONE Hub可以與360 SSP這個軟件配合,實現對“游戲豆”用戶的耳道掃描,繼而定制個性化聲音方案,進一步加強聲場的真實感。對于個人玩家而言,這著實是一項體貼的功能。
在高能低耗的基礎上,INZONE Buds同樣帶來了讓人滿意的續航數值。作為一款入耳式耳機,它在2.4 GHz連接下的不間斷續航和充電(盒)續航分別達到12小時/24小時。這個水準完全可以應付任何激烈而持久的電競場景,尤其是充電盒給予的二次續航保障,讓人更多了些安心感。這種超強的續航表現,也讓它擁有了隨身攜帶、隨時使用的屬性。
應該說,INZONE Buds之所以有以小博大的能耐,本錢是新技術的應用,而其中一個重心是LE Audio協議。這種新一代藍牙技術為具體產品帶來了高能低耗的強大屬性,尤其體現在游戲場景最在意的延遲數值方面,INZONE Buds也在一定程度上因此受益。其音頻延遲做到70-80ms級別的程度,相對于上一代產品普遍在100ms以上的水準,這種進步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這里會有一些經久不衰的辯論,就是這些極致數值的進步對于大眾而言未必是可以感受到的。就像我們提到輸入延遲的時候,25ms和10ms的差異不能被很多玩家切實感受到。但這也恰恰反證了這款產品的電競定位:它是為核心玩家和專業玩家預備的,如果你在此列,——需要毫無意外地判斷游戲中的聲音來源和音效反饋,那么這就是適合你的產品。
關于LE Audio,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上所見,在PC和PS5等大多數使用場景下,INZONE Buds采用2.4 GHz接收器的方式連接。除此之外,它在基于LE Audio協議的手機上——如索尼自家的Xperia 1V和 Xperia 5V——支持藍牙連接。
這可能會帶給我們一些不同的印象,畢竟入耳式耳機需要接收器才能連接的情況比較少見。但換個角度看,它本身建立在電競場景下,PC是第一選項,移動屬性的優先級偏后;而這也不該被單純地視為缺點,畢竟LE Audio作為比較先進的技術標準,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提供支持。在這個前提之下,INZONE Buds跳過現有藍牙協議的做法本身也有一種“未來即現在”的含義。
關于INZONE Buds的更多使用感受,我還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做一些更新。而如果要以此為節點做個小結的話,我會說至少在過去一周,它在大多數打機場景中已經逐漸取代了我桌上其他頭戴式耳機的地位。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沒有帶給我緊迫的印象:當我把它和“老大哥”們放在一起,我面對的是大和小的選擇,也繼而成為了緊迫與舒適的選擇。我想這對于大多數玩家來說不難理解:一個小巧的入耳式耳機如果能提供與頭戴式耳機相當的效果,那么后者的出場率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這恐怕也是“游戲豆”的核心賣點所在:將歸屬于電競的硬核屬性——優秀的空間音效、超低延遲以及穩定持久的續航——壓縮進一個小巧的載體中,讓它盡可能發揮與傳統電競耳機相同的效果。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正是技術進步的最好證明。因此這樣一款產品,應該是值得核心玩家和專業玩家考慮的。